中國文化傳統中,「龍」蘊有尊貴而吉祥的意涵,如黃龍象徵皇權,其中五爪金龍更是帝王的專屬代表,青龍則屬四瑞獸之一。而在印度文化當中,龍之梵語為nāga,音譯為那伽,具有控水司雨的神力,自古以來為印度人所崇拜,其形象則是人面蛇尾,跟中國有所差異,至今印度東北阿薩姆地方的人仍可見到崇拜龍蛇的文化習俗。
在佛教經典中,龍族乃護持佛法的天龍八部眾之一,由四大天王中的西方廣目天王所管轄。如《大三摩惹經》中說:「西方護世天王,是大龍主,名尾嚕博叉,具大神通,無量威德,身色妙好,光明熾盛,與其眷屬恭敬圍繞,來迦毘羅林集會聽法。」龍族之首領則稱為龍王或龍神,經典中記載了不少關於龍的故事,亦有以龍王為名的經典,如《佛說海龍王經》,即以娑竭羅龍王及其眷屬為主要受法眾,透過佛陀說法度化無數龍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之「大理國張勝溫畫梵像」中的龍王像(局部)
引用自國立故宮博物院|CC BY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
若依受生方式來劃分,龍族亦有胎、卵、濕、化四類。其出生因緣,除了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依願力而投生龍身外,在本生故事中佛陀亦曾生為龍身,如《菩薩本生鬘論》記載,佛陀在過去世時,曾生為慈心龍王,發心修習菩薩道。而《長阿含經》卷19中佛說:「若有眾生奉持龍戒,心意向龍,具龍法者,即生龍中。」在《翻譯名義集》卷2中則提到投生龍族的因緣有:多布施、瞋恚、輕慢他人與自貢高等四種。由此可知,雖常行布施積累福報,然性格易怒、輕視他人及自傲者,又或心心念念想投胎為龍而行龍戒、龍法者,皆是投生龍族之因緣,其中福報大者則會成為龍王,統領龍眾。
龍王的種類,依《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上所述,若由外型來分別,有一頭、二頭,乃至多頭的龍王,如下雨時守護佛陀的目真憐陀龍王即有七頭;也有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以所居處所區分,則有地上、或在空中、或居須彌山上、或住水中,如海龍王居於海底龍宮,阿耨達龍王居阿耨達池中。

《高麗藏》中收錄之《佛說海龍王經》第一卷(局部)
《正法念處經》卷18〈畜生品〉則說:「若多行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受毒龍身,迭共瞋惱,瞋心、亂心吐毒相害,常行惡業。龍所住城名曰戲樂,其城縱廣三千由旬,龍王滿中。有二種龍王: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於其城中法行龍王所住之處,不雨熱沙;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若熱沙著頂,熱如熾火,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皆悉磨滅,滅已復生。」經中將龍王歸於畜生道,常行瞋恚愚癡者得此報身,而區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二種。
法行龍王「以善心故依時降雨,令諸世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隨順法行,護佛舍利。如是龍王,無熱沙苦,受第一樂。」非法行龍王則相反。法行與非法行龍王的勢力增減,與人間有情的行為息息相關,經中說:「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以法勝故,降微細雨,五穀熟成,色、香、味具,無諸災害,果實繁茂,眾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淨,福德龍王不放毒風。」反之而行則會增長非法行龍王之勢力,導致人間多災、病苦不斷。經中所述人類所為將招感相應果報,值得面臨嚴重環境破壞的我們借鏡反思。
根據《長阿含經》卷18〈閻浮提洲品〉所述,閻浮提之龍王會遇到三種災難︰(一)諸龍皆被熱風、熱沙著身,受皮肉骨髓燒灼之苦惱;(二)諸龍宮內,惡風暴起,諸龍受失寶飾衣、龍身自現之苦惱;(三)諸龍各在宮中相娛樂時,金翅大鳥入宮捉搏欲食,諸龍怖懼,常懷熱惱。除了具足福德如阿耨達池龍王,無有能倖免於此者。
而《佛說因緣僧護經》則記載,有一位海龍王變為人形後出家修行,然因睡眠時顯現本相龍身,讓共住修行的其他比丘驚駭不已。佛陀即以此因緣說明龍族在五種情況:初生、臨終、交媾、瞋怒、睡眠時,都會無法抑制而現出原形,因此龍族不得受戒出家。
若就龍王的所行利益來分類,據《翻譯名義集》卷2說共有四種:(一)守護諸天宮殿,護持使其不落下;(二)興雲降雨,利益人間;(三)決江開瀆;(四)守護轉輪王大福人間寶藏。經中提到為守護天宮,龍王常率眾與阿修羅戰爭。而在守護寶藏中,除供養佛陀舍利外,就是供養佛法經藏,並引有緣行者入龍宮取法,如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的引領下,入龍宮閱大乘經藏,回人間傳大乘菩薩行法,成就八宗共祖之殊榮。
又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龍女示現成佛,意在破除聲聞的不平等心,龍族也以此身之福德威神力來守護正法,其中最有名者如五大龍王、八大龍王。這些大力龍身,佛陀也為其授記成佛,在《大寶積經》及《父子合集經》中,皆曾授記龍王、龍女成佛,《海龍王經》亦有授記海龍王女寶錦、威首龍王子未來成佛的名號及世界名稱。可知佛法是六道眾生均可受用而成就的。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主室北壁《如意輪觀音經變》中的兩龍王像(晚唐時期)(局部)
在密教經典中,亦有各種龍王真言咒語及願行,開示密乘修行者持誦龍王真言或名號,以消除人間的疾疫病毒等。如佛陀時代毗舍離城發生瘟疫,佛陀教行者持誦四方龍王名號,並受五戒、行十善法,以消除疫病;或持誦真言以安宅地界;龍王亦常護諸佛菩薩教法,發願若有持誦真言者即來護法,此類經教在密乘經典中頗為常見。而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亦說要以慈心來持念龍王名號,不僅可以幫助人間,亦可幫助龍族。
此外,佛陀及弟子都有降伏毒龍,除人憂惱並度眾學佛之事蹟,如佛陀降伏毒龍,度三大迦葉及其弟子們修學佛法。律典中亦有善來比丘降伏毒龍,受信眾愛戴供養,且誤食水酒而醉倒在路上,佛陀因此說不飲酒戒之緣起。
而《中阿含經》中以「大龍」、「龍中龍」、「無上龍」來稱呼佛陀,形容佛陀世尊之功德行止,超越諸龍的廣大福德與行止自在,故云:「稱說名大龍,而無所傷害,一切龍中龍,真諦無上龍」;由於佛陀具足圓滿大覺、福德,隨時安住在大悲、大智、大定中,因此《中阿含經》中並說:「龍行止俱定,坐定臥亦定,龍一切時定,是謂龍常法」,來彰顯佛陀的一切自在。
在這些經教中,我們看到了佛菩薩的慈悲大願,為救度眾生常現等流身於六道中。特別是經典對龍族的教授中可知,現今地球環境的破壞,也導致龍族等眾生之居住處遭受嚴重破壞,造成其憂惱瞋恚。我們應當學習佛菩薩以慈心智觀一切瞋恚眾生,令其安隱無惱,則人間祥樂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