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傳統文化裡,龍是最重要的瑞獸與象徵之一。「龍族」的意象常是華人的代名詞與自我認同,許多關於「龍」的詞語都有正面讚許之意,如:「望子成龍」、「鯉躍龍門」、「人中之龍」等不勝枚舉。一般人對於龍的印象,可能是海龍王、皇帝專用的五爪金龍,抑或是十二生肖其中之一的龍。傳說中的祥龍總是騰雲駕霧又乘風破浪,不過出現在佛教經典裡的龍,又是另外一種模樣了。
龍在佛教裡屬於天龍八部之一,天龍八部乃指護持佛法的八類眾生,包括:天(deva)、龍(nāga)、夜叉(yakṣa,又稱為藥叉)、乾闥婆(gandharva)、阿修羅(asura)、迦樓羅(garuḍa,又稱為金翅鳥)、緊那羅(kiṃnara)以及摩睺羅伽(mahoraga,又稱為大蟒神)。
經典裡有時會將龍的梵語名稱直接音譯為「那伽」,現代音譯為「那嘎」。所謂的那伽是指居住於水中,能呼雲喚雨守護佛法的長身眾生,其殊勝者能自由起雲,飛翔於其中,威德幾近於天。此外還有被譯為「龍王」的「那伽羅惹」(nāgarāja),指的是諸龍中其威德特勝者。
彼時的漢地由於時空背景關係,許多我們現代認為是常識的事物很有可能不為眾人所知。比如說《大方等大集經》裡記載的十二獸對應到漢地的十二生肖,我們可以發現譯師曾將當時漢地罕見的生物或傳說生物,調整為一般人有所見聞、可以理解的動物,譬如獅子換為老虎、那伽換為龍。雖然一般「那伽」這個音譯詞通常被視為中文所稱的「龍」,兩者概念上其實並不相同,意義上還是互有差異。
與龍相關的咒語很多,以清代乾隆皇帝下旨編纂的《御制滿漢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為本,其中光是名稱包含「龍」的咒語就有66種,內容與龍相關的咒語,若廣義細數可能上百道!而在數量繁多的咒語當中,如果要選出一種所有龍眾都能共用的真言,當屬〈諸龍真言〉。
〈諸龍真言〉也被稱為〈諸龍王明〉,它可能同時是流傳最廣的龍咒語,以下依據收錄於《大正藏》第18冊,經號848 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由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與沙門一行翻譯的版本,以逐字翻譯解析。

左:日本奈良長谷寺所藏鎌倉時代難陀龍王像
右:日本奈良藥師寺所藏江戶時代難陀龍王像
〈諸龍真言〉
一、傳統漢譯:南麼 三曼多 勃馱喃 謎伽設濘曳 娑訶(T18, no.848, p.15, b10-11)
二、現代漢譯:那嗎賀 薩曼達 布達南 梅咖夏尼耶 斯哇哈
三、羅馬拼音:namaḥ samanta buddhānāṃ meghāśanīye svāhā
四、悉曇梵字:
〈諸龍真言〉每個字皆有完整的文字意義:
一、「namaḥ」表示「禮敬」。
二、「samanta」意義是「遍一切處」。
三、「buddhānāṃ」指「佛」,bud在發音時建議念成入聲。
四、「meghāśanīye」 意謂「噉雲」,根據一行所著《大日經疏》記載,寓意諸眾生煩惱障礙如烏雲,而龍之威神力能去除烏雲,就如能滅諸障令眾生得自在。meghāśanīye綜合了megha與aśani,megha意為雲、浮雲、雲雷、雨,aśani 意為電光、閃電。
五、svāhā 是祝福語,通常置於佛教咒語最後作為結尾,類似基督教禱詞的「阿們」,道教咒語的「如律令」。
而〈諸龍真言〉在八田幸雄的《真言事典》內譯作:「皈依一切諸佛,為雲雷,莎訶。」吉田惠弘的《胎藏界咒語解記》則將這個咒語譯為:「皈依普遍諸佛,皈依諸龍,莎訶」,可供參考。
在〈諸龍真言〉外,《大日經》中也開示了一種較常見的短咒〈嚩嚕拏龍王真言〉。兩種龍咒語的主要架構非常類似,都是使用以下的組合形式:
一、羅馬拼音:namaḥ+samanta+buddhānāṃ+〇〇〇
二、中文翻譯:禮敬+遍一切處+佛+〇〇〇
這一句在傳統上經常被翻譯為「歸命一切諸佛」,類似的句型也大量出現在經典內,只要能夠了解這個主要架構,馬上就能順利地憶持兩種龍王真言。
〈嚩嚕拏龍王真言〉
一、傳統漢譯:南麼 三曼多 勃馱喃 阿半 鉢哆曳 娑訶(T18, no.848, p.15, b2-3)
二、現代漢譯:那嗎賀 薩曼達 布達南 阿班 巴達亞 斯哇哈
三、羅馬拼音:namaḥ samanta buddhānāṃ āpān pataya svāhā
四、悉曇梵字:
除了〈諸龍真言〉與〈嚩嚕拏龍王真言〉以外,網路上流傳甚廣的兩種龍王咒:
一、〈龍王心咒〉:「嗡 那伽 那伽 密」(oṃ nāga nāga me)
二、〈一切龍王心咒〉:「南摩三滿多 母得南 瓦日拉 密」(namaḥ samanta buddhānāṃ vajra me)
也許是一般坊間最為人所知的龍王咒。不過,在多次翻閱《大正藏》以後,卻無法在所收錄的任何一部經典內發現符合記載的蛛絲馬跡,因此筆者目前無法確認出處也無法比對出進一步詳細資料,暫且只能確定出典不詳。
附帶一說,龍王的種子字是「 」(me)。所謂的種子字是以一個梵文音節字母象徵某尊佛或菩薩,有點類似人名縮寫的概念。龍王種子字的傳統漢譯通常會寫為「謎」,現代漢譯可以寫為「梅」,應是源自於梵文的「謎伽」(megha)。謎伽帶有雲、雨的含義,如同前述《大日經疏》對龍所作的解釋:「此釋為噉雲也。雲是黑暗,即諸眾生垢障。能噉諸障,而得自在。」所謂的「噉」是「啖」的異體字,整段含義是「食去眾生所有烏雲般的垢障,令其獲得自在」。
龍王咒除具有減少煩惱的妙用,佛教經典當中有關祈雨或止雨的記述,幾乎都與龍眾有著密切關係,是故龍咒語也可用在大旱時求雨以及大澇時止雨之用。雖然許多朋友持誦龍王咒或許是因為龍王也掌管世間資財,故希望圓滿所求;但最重要的是,龍王咒能庇護國泰民安,飢饉疾疫悉能除滅,此方契合天龍八部護持世間與佛法之本願。
時值農曆龍年前夕,敬邀您一同持誦龍王咒語迎接新年,發願迴向世間平安無災、眾生道業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