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0期|當暖意綻放——基隆極樂寺參訪/殷牧謙(台大晨曦社社員)

北城的冬季不容輕視,來往行人瑟縮於寒意中,基隆更是雨城,以連綿不斷的雨報以大地。2023年12月2日,台大晨曦社的佛青們踏入下著雨的基隆。冬天的基隆確實寒冷,但很快冷意就被熱湯與溫暖心意消融了。我們身處基隆,並非在人聲鼎沸的廟口,而是隱身一旁的佛光山極樂寺。

極樂寺的前身光尊寺,創建於清光緒年間。在戰後由上修下慧老法師住持,從一磚一瓦重整寺院,逐步完善寺院建築,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叢林道風。老法師高齡八十時,將寺院捐獻給佛光山,此後極樂寺成為佛光山的基隆分院。大殿峨然聳立於高樓大廈間,中央並非供奉常見的三寶佛,而是玉白色的釋迦牟尼佛及大迦葉、阿難尊者。大殿中尚有莊嚴的八大菩薩雕塑,及古樸素麗的極樂接引壁畫,處身其中頓感身心清涼。

初訪極樂寺的我們,抵達時已近中午,法師便慈悲安排我們到滴水坊用餐。享用熱騰香彈的招牌極樂麵,飲著清爽酸甜的烏梅飲,一道道用心餐點,不僅飽足了我們的胃,也暖了我們雨中跋涉而來的心。這是人間佛教的溫暖處,在走進佛法殿堂前,必使你身心愉快,嘴角揚起歡喜的笑容。齋畢,監寺上覺下尚法師在大殿歡迎同學來訪,介紹寺史與大殿造景,更用渾厚嘹亮的音聲,為佛青獻上期勉與祝福。這正是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音緣」,走入人間,以音聲作佛事。法師選擇以〈人生是過客〉和佛青結緣,提醒佛青人生匆匆,應該要「像一本簿子,寫下生命的功過,警勉自己一生該怎麼做。」


聆聽法師開示(佛光山基隆極樂寺提供)

在法師開示後,義工師姐親切地帶領大家巡禮寺院。極樂寺隱身基隆市區,外觀看似僅能容納大殿,沒想到在石階之背別有洞天,呈五層樓的建築。所有空間也作充分利用,其中尚有禪堂、講堂與圖書館,三樓社教館平時舉辦各種才藝課程,另有戶外茶席區,藤蔓攀頂,旁有石壁,只要撥弄開關,就會有清水瀑布直激石上,傳來嘩啦嘩啦的流水聲。佇足細聽,狂心頓歇。宗門館則設有佛教發展介紹、攝影獎作品展覽,更有與兒童互動的遊樂設施,中央有棵高掛祈願小卡的祈福樹。大家紛紛拿起一旁的菩提葉祈願小卡,各自寫下心願,衷心祈願國泰民安,人心祥和,佛法常住世間。


極樂寺大殿合影(佛光山基隆極樂寺提供)


書寫菩提葉祈願小卡(佛光山基隆極樂寺提供)

結束動態的走讀巡禮,佛青有幸前往禪堂,由上知下山法師以毗盧七支坐法帶領大家禪修靜心。靜心,從暖身開始。當心意不再隨聲響光影奔騰,凝神於當下時,心於是慢慢沉澱下來。安坐於禪凳椅上,鋪開長巾,脊椎挺立,盤起雙足,開始學習觀照自己的呼吸。一吸,直到最飽滿,一呼,直到胸腔寬闊,這是我們活著卻久已遺忘之事,好好呼吸,原來心可以那麼安穩、寧靜。只是心思一久仍調皮地紊亂起來,此時傳來法師的音聲:「提—起—正—念—!」「2023年即將過去,靜下心來想一想,年初自己訂下什麼目標呢?這些目標執行得如何?剩下最後一個月了,要如何好好地過呢?」在禪修結束時,法師引導我們回顧已逝的日子,好好珍惜當下,重新出發。在學期結束前的混亂期,能有機會面對自己,是再珍貴不過的事。


禪修靜心(佛光山基隆極樂寺提供)

離開禪堂,我們走入茶席。「茶禪一味」,我仔細品味著活動名稱。茶席上,兩位老師用心凝神地為我們介紹茶具,以茶針撥入茶葉,沖水,泡茶。在帶有美麗裂紋的茶杯中,映照著清澈的琥珀色,那是一顆茶者的心。在品茶、享用茶點之際,法師也和佛青輕鬆閒談,回答我們的大小疑問,並鼓勵大家有機會參訪高雄佛光山本山。


茶禪一味(佛光山基隆極樂寺提供)

參訪終至尾聲,極為豐富的安排,使人難以相信這是在僅僅一下午中完成的。感恩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建設,感恩極樂寺法師與義工的用心安排,感恩成就此次參訪的一切因緣,使我們能領受這份暖意,轉身再走入我們該努力耕耘的人間。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