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1期|編者的話/本刊編輯室

佛法與科學均重視對世間的如實理解,以大乘佛法的慈悲理念為出發點,探討科學與慈悲的連結以及如何用科學概念來詮釋、實踐佛法,讓佛教以科學性論述來擴大影響力,是當代佛教的重要任務之一。

科學提供了觀察自然或社會世界的有力工具,但無法妥善回答「生命的目的」等深刻的大哉問;佛法能提供道德和心性指導,若結合科學式的證據和推理,便可在不同層面豐富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體驗。

本期專題「【當科學遇見佛法】如實覺察世間—科學與佛法的交會」,面對科學理論與科技應用日新月異的發展,該如何從佛法的見地出發,針對相關問題給出慈悲且深富洞察力的回應,首篇〈達賴喇嘛尊者與華人量子科學家對談〉提供了最佳的典範。接著本刊由恆有法師所著的《禪與科學》中,選錄出精采篇章,揭示了佛法與科學思維之間的融通處:求真的根本態度,以及對身體力行的重視。次篇〈科學看佛法〉,法源法師以禪坐為例,分享他如何具體運用腦波及心律等科學量測技術及指標作為輔助,嘗試開發因應現代科學的教學方式,契合當代學人之根機。盧國慶教授〈當「轉彎」的科學在山腳下碰上「超科學」的佛法〉,藉由與科學之間的多項對比,提出佛法的殊勝處,給予我們反思當代以科學詮釋佛法潮流的一個珍貴機會。最後本期專題以沈家楨居士〈一體不二〉之講稿作結,其以通俗的科學譬喻,提醒吾人佛法的最終目標,仍在於體證正覺,消除二元對立的我執概念,並培養慈悲利益他人的菩提心。

本期「藝苑精華」專欄,陳清香教授則以〈新竹關西潮音禪寺建築巡禮〉為題,介紹其獨特的建築及尊像風格,融合了南傳佛教的泰國式樣,展現其法義及造型之美。

「佛青園地」專欄,本期精選2023年慧炬獎學金兩篇精采選文,透過法師的經驗分享和閱讀心得,讓我們看見修行人的苦惱與智慧,生起對於佛法「有為者,亦若是」的信心。

春季是飲用花茶和照顧脾胃的上好時節,本期「萬素茹易」,由多多老師以花茶入菜,調理成增強免疫的粥品、清涼解熱的茶凍,應景又健康!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