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當今科技昌明,佛教傳統的修行方法,也可運用現代的醫學與科學,除了保持以往的傳統之外,更可以採用新時代的詮譯,讓新世紀的眾生同樣得到解脫的利益。
由於工商社會型態的轉變,各種緊張壓力逐漸增多。現代的醫學研究,已證實壓力會干擾甚至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酵素系統、新陳代謝等,甚至會造成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癌症、暴力或自殺傾向等。
禪坐可以讓心靈平靜、穩定情緒,此外還有提升專注力、使反應變快、提升心靈層次、提升整體幸福感等好處。很多文獻提出禪坐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血壓、提升免疫功能、降低膽固醇、提升認知功能、減緩失眠症狀、減緩憂鬱症狀、平衡賀爾蒙等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指出禪坐可以改變大腦的功能性迴路,並對心靈、大腦以及整個身體產生有益的效果。
漢傳佛教禪坐的修行方法,已傳承了千年的歷史,這種法門除了可幫助修行人斷除煩惱、明心見性之外,經由教學方法的簡化設計,更可以運用在現代社會的紓減壓力,提昇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本教學運用腦波儀及心律儀的科學量測技術,開發多元化的禪坐教學,協助禪坐者訓練專注力(止禪)及觀照力(觀禪),進而達成止觀雙運的目標。藉由腦波及心律的量測數,禪坐可得到即時的身心回饋,了解修行方法是否熟練及正確,並適時做好身心健康的管理。

美國心理學家普盧奇克提出用以說明情感分類的情緒輪
Image by Machine Elf 1735 from commons.wikimedia.org|public domain
2.心律科學與正念呼吸
醫學臨床研究已證實禪坐對身心健康有益,對於焦慮緩解亦有助益,甚至對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運用「正念呼吸」能使人體耗氧減少,呼吸放慢,心跳和血壓都會緩和下來,顯然有助於情緒及壓力的紓解。分為數息及隨息兩個階段的練習:
一、數息練習
- 完成呼吸後數數字,從1累進至10,再從1數起,十組呼吸不斷循環。
- 數至初步靜心,即轉換至隨息。
二、隨息練習
- 覺知全身息,清楚覺知呼吸的全部過程。
- 若有昏沉或散亂,再回到數息。
- 訓練到可以對治沉浮、心不動亂—安息身行。

內建可引導「正念呼吸」程式的智慧穿戴手錶
「正念」的練習可以用心律科學來做量測,同時掌握自律神經平衡及身心健康的效果。由於心臟會受到自律神經的調控所影響,交感神經活性會促進心跳的加速,而副交感神經活性則會使心跳變慢,且受到呼吸或姿勢性的改變等影響。故使用HRV(心律變異率)可以測得受試者隨時間變化的自律神經系統活性。另外,根據心律變異率估算出的健康五力數值,HEART:安定力(心血管功能)、FIGHT:戰鬥力(交感神經活性)、SEX:舒眠力(副交感神經活性)、VITAL:元氣力(總體神經功能)、HEALTH:健康力(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可以做為身心健康管理之參考。
檢測身體自律神經之現況,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即時掌握自己的身體況狀,包含心跳速率、心率變異情況、生理代謝情況等相關項目。
HEART:安定力(心跳)
代表心臟能量消耗的大小及提供身體血液與氧氣的程度。在安靜狀態下安定力偏低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明顯增加;反之,除運動員外,安定力偏高者,則也有可能表示有心臟相關的問題。
FIGHT:戰鬥力(交感神經)
表示交感神經功能活性。戰鬥力與舒眠力維持平衡較佳,一般而言,男性戰鬥力會比較高一些。戰鬥力遠高於舒眠力者,可能有失眠、壓力大、易熱、易怒、易煩躁、血壓偏高、頭痛、心跳過快等症狀。
SEX:舒眠力(副交感神經)
為副交感神經功能活性。舒眠力與戰鬥力維持平衡較佳,一般而言,女性舒眠力會比較高一些。
VITAL:元氣力(總體神經功能)
為自律神經總體功能。總體功能愈強,顯示元氣強、精力旺盛,對應生理年齡比較年輕;反之,則表示元氣弱,精力虛衰,對應生理年齡較老化。
HEALTH:健康力(自律神經整體活性)
代表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交互作用強度,強度較高者,身體狀況健康,但過高則可能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需進一步向醫師諮詢;反之,強度較低者則較不健康,建議可作適度運動。
3.腦波科學與禪坐
禪坐時會提升自我覺察以及專注的能力,當自我覺察的能力較高時會有情緒的改變,影響到杏仁核、下視丘進而使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做出反應。α腦波明顯平穩的增加,它是鎮定的指標。國內外相關研究指出它是一種良好的深度鬆弛方法。另外有研究指出達到高品質禪坐時會產生慈悲心,且腦波的γ波比例增加、神經元同步發射的機率也增加,特別在腦島以及頂顳葉交會處有也有特別活化的情形。

儀器監測腦波
Image by Baburov from commons.wikimedia.org|CC BY-SA 4.0
禪坐可帶來心念意識的穩定,可以採用腦波科學來測量是否達到既專注又放鬆的效果。測量大腦所產生的電流脈衝,稱之為「腦波」,其頻率可分為:β波、α波、θ波及δ波等。這些意識的組合,形成了一個人的內外在的行為、情緒及身心狀態的表現。藉由腦波及心律的量測,可得到即時的身心回饋數據,適時做好身心健康的管理。
Alpha(α)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敏銳。α波是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
Beta(β)為優勢腦波時,是人在清醒時大部份的腦波狀態。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烈,快速疲倦,若沒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累積壓力。然而,適量的β波,對注意力提升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Theta(θ)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對於外界的訊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θ波對於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等幫助極大,所以,Theta波被稱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 。
Delta(δ)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之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δ波睡眠是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能讓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狀態,您就可以很快地擺脫失眠並進入深沉睡眠,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沉的睡眠。
清楚地活在當下,隨即產生所謂「當下力量」的內在正能量,並轉化負能量。
日常生活中常常訓練提起覺性,去接納當下所有感受及情緒,並超越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就可以得到輕鬆而自在。但對於劇烈的情緒波動或重大的煩惱,則可以觀想獲得內在或外在的能量,而得到平復與療癒。
觀想提昇能量,科學已證明心念意識是一種振動頻率;所以,只要運用心念想像的力量,即可達到高強度的正能量,甚至自動轉化負能量。
4.量子物理與心物相通
科學實驗及理論,恰好解釋佛經所講的「諸法唯心所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經的心物相通的觀念,不斷地得到科學證明!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是指某物質同時具備波的特質及粒子的特質。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波動」的典型例子是光,「粒子」則組成了物質。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可以分別解釋微觀的小尺度和宏觀的大尺度宇宙時空。量子力學理論,可知兩個遙遠的粒子間存在「聯繫」,這就是量子纏結。對於蟲洞理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一種時空通道的存在,這是目前連接兩個時空的快速通道理論。
凡人為什麼不能像普賢菩薩一樣,具有分身的能力呢?很可能是因為凡夫的煩惱執著太多,波動能量遭到嚴重的干擾,造成粒子無法像單純的光子或電子那樣,表現出原有的能力及特性。
佛陀在《華嚴經》提到:「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異」說明一切眾生具足諸佛如來的智慧。但是凡夫為何為不能圓顯佛性,表現出清淨平等的智慧呢?凡夫或聖賢,由於同樣的量子所組成,只要能像聖賢一樣,斷除煩惱惑業,也可以達到清淨平等、涅槃解脫的狀態;發揮出每個量子的巨大能量,以超越時空的能力。
現代科學也發現,宇宙當中沒有大小,再小的物質裡,都涵藏著全部的資訊,稱之為「全息理論」。全息理論為我們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原來世界的每一個局部,都包含了整個世界,在《華嚴經》中同樣提到,即使是浩瀚無垠的宇宙,把它磨成無量無邊的微塵時,每一粒微塵都包含整個宇宙。一微塵是部份,整個宇宙是全體,部份裡有全體的資訊、全體的現象,每粒微塵裡,圓滿包含法界的全體。所以一切法沒有大小、先後、遠近、去來,這是諸法實相。另外,共形循環宇宙學也證明宇宙循環理論的正確性。該理論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在「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類似佛教「成住異滅」循環相續的宇宙觀。總之,我們從現今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發現,來看宇宙人生,將會發現與佛法的觀念及思想是非常相似的。

波粒二象性示意圖
Image by Jean-Christophe BENOIST from commons.wikimedia.org|CC BY-SA 3.0
5.結語
現代科學發展迅速蓬勃,物質文明高度成長,生活看似愈來愈便利,實則充滿了不安及壓力。禪坐時會提升自我覺察以及專注的能力,當自我覺察的能力較高時會有情緒的改變,影響到杏仁核、下視丘進而使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做出反應。禪坐能使人體耗氧減少,呼吸放慢,有助於情緒及壓力的紓解。國內外相關研究都指出它是一種良好的放鬆舒壓方法。
在實務上,心律變異量測裝置可以從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數據與平衡狀況,得知即時而整體的身心健康狀態,或許可有助於協助社會大眾的長期健康管理。另外,舉辦正念減壓(MBSR)及禪坐覺知課程,以改善對疼痛、焦慮、憂鬱及失眠等老化現象的不適,並以自律神經健康管理策略,透過簡易HRV(心律)及EEG(腦波)量測裝置,運用於禪定止觀的修行,應可做為一種現代佛法的推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