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1期|佛系超能曆(十四)/林彥宏

4月22日
/ 空海大師圓寂

日本平安時代弘仁七年(816),嵯峨天皇將今和歌山縣東北的高野町一帶的土地賜與僧人空海。此後,空海於此狀似蓮花的山林中修行,創立東密真言宗,並啟建金剛峯寺,此受群山包圍之聖地,即名為高野山。

空海大師的一生充滿傳奇,不僅是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也是漢學大師、梵語學者與書法大家。傳說其母夢見梵僧入懷,從而懷孕,經十二個月才生產。大師出生時,雙手金剛合掌,父母為他取名「貴物」,有高僧預言這孩子長大以後會弘揚大法。五、六歲時,常夢見自己坐於八葉蓮花台上跟諸佛交談。長大後,空海入太學廣研佛、儒、道三教之學,於詩、史、經、集皆嫻熟。空海謂:「我所習外書者,古人之糟粕也,浮生之間尚無利,背世之後遂何益?不如仰真乘!」從此志心於佛道。


空海大師

延曆二十三年(804)與最澄、義真等奉敕渡海至大唐學法。空海於長安青龍寺向惠果阿闍梨學習密法,以三個月的時間領受惠果和尚所傳法教,在大唐學習兩年後返回日本。歸國後,整理經典編排目錄,親書上呈嵯峨天皇《御請來目錄》受到賞識,賜高雄山神護寺,空海36歲任神護寺住持。

空海50歲時,任東寺(教王護國寺)住持,建真言宗寺剎,在東寺設計立體曼荼羅。55歲設首間庶民學校「綜藝種智院」,免費教授醫學、土木、建築與工藝,亦確立密宗教學,將以往貴族佛教普及至庶民,後成為種智院大學。57歲應天皇之敕,在東寺完成了《秘密漫荼羅十住心論》十卷,以「十住心」之說統攝真言宗法要,謂欲登圓滿第十心,必須經過儒、道、顯教九心之階段,大大提昇密教地位。大師晚年患病,59歲時終能辭去一切官位回高野山。至62歲當年正月8日開始拒絕進食,並預言3月21日(陽曆4月22日)寅時入滅。最後七天不沾滴水,並令門下弟子以光明真言送行,自言只是到宇宙遊歷,將再回來;或說大師現仍於高野山奧之院內入定,待彌勒菩薩下生時助其弘化。延喜二十一年(921),由醍醐天皇賜諡「弘法大師」。

今日在日本仍有多處空海大師聖地。除了高野山與京都東寺之外,「善通寺」為大師自唐返國後所建立,標示出生地所在。「舍心山」位於海拔618公尺高的太龍寺山懸崖之巔,傳說大師在此修行百日以增強記憶力。「御藏洞」是大師年輕時修行的洞穴,在其中只能看到天空和海洋,「空海」之名由此而來。

 

5月10日
/ 母親節

古希臘時期,人們有向眾神之母「赫拉」女神致敬的傳統,並在17世紀傳入英國,只是致敬的對象改為聖母瑪利亞。

今日世界通行的母親節,來自美國女性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的提倡,其母是一位善心女士,在南北戰爭後,因見許多母親因孩子在外參與戰事而憂傷,甚至因孩子陣亡而孤苦,曾提出設立母親紀念日的構想,然而她的構想尚未實現,卻在1905年5月9日去世,正是5月第二個星期日。

此後安娜繼承母志,希望世人能正視「母親」的無聲奉獻,每年都在母親過世的這一天發起紀念活動,規模與影響範圍日益擴增,終於在1914年由威爾遜總統(Thomas Woodrow Wilson)發表正式官方聲明,將母親節訂為國定節日。從此,各國家的母親節日期雖然不同,但是選擇一天感恩母親辛勞,已成為共識。


位於美國賓州費城市場的母親節歷史標記

佛教對於母親亦非常重視,釋迦牟尼佛對生母與養母也至誠禮敬。生母摩耶夫人夢見白象入腹,醒來後便知懷孕。按照當時習俗,她回娘家待產,在五月的月圓夜,走到藍毗尼園的無憂樹生下太子悉達多。七日後摩耶夫人去世,升忉利天。太子悉達多顯化無限光明,祝福母親,眾天神都來朝拜。在佛陀傳記中記載,悉達多太子出家初期,因修持精進而體力不支,身心衰弱之時,摩耶夫人還從天降世探望慰問,而釋尊成佛後,也上忉利天特別為母親說法。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即為佛陀至忉利天為摩耶夫人所宣說的法教。

在摩耶夫人逝世之後,養育太子長大成人的是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意譯為大愛道。在她的教養之下,悉達多太子通達各種知識與技藝。佛陀成道後五年,父親淨飯王逝世後,摩訶波闍波提率釋尊俗妻耶輸陀羅與五百釋迦族女,請求世尊准允受持戒律,追隨出家。在經過數次請求,以及阿難的輔助之下,佛陀終於答應成立女眾僧團。摩訶波闍波提出家後,親自統理比丘尼,為出家之女眾請授具足戒,協助佛陀化導。


19世紀尼泊爾銅鎏金摩耶夫人像 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引用自wikimedia.org|CC BY-SA 3.0 FR DEED

《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但佛教更希望能解父母終後隨業流轉,輪迴三界之苦。因此佛陀報答恩親的方式,是令父母眷屬俱斷煩惱、永離苦樂,得證涅槃解脫,以此究竟報答父母恩情。

 

6月2日
/ 國際性工作者日

1975年6月2日,上百名性工作者聚集在法國里昂聖尼齊爾教堂,他們抗議當局對其無理打壓,希望人們正視其存在,並關注極其惡劣的工作環境。


法國里昂聖尼齊爾教堂
photo by Joan @ Flickr|CC BY-NC 2.0 DEED

在此之前,性工作者經常受到各方打壓,迫使性交易轉為地下化。一旦如此,性工作者更難以受到保護,導致他們遭受的剝削和暴力與日俱增。終於,在發生兩起相關的謀殺案後,里昂地區的性工作者展開罷工,並占領了聖尼齊爾教堂。他們要求釋放早前被不當逮捕的性工作者,要求警察調查性工作者被謀殺的案件以及爭取工作處境的改善,罷工持續了8天,而後警方進行威力掃蕩。罷工的人群被驅散了,但其訴求並沒有因此消聲,此次抗爭引起世界各地對性工作者權益的關注,並將每年的6月2日定為國際性工作者日(International Sex Workers' Day)。

佛典中雖有「諸淫女等,盡勿親近」(《法華經.安樂行品》)這般對於犯邪淫戒的告誡,然而對性工作者並無鄙視仇懟。佛典中亦言及性工作者不礙悟道,如《華嚴經》善財童子所參訪之證悟者婆須蜜多女、《經律異相》中記載佛陀俗妻耶輸陀羅之前世都是性工作者;而佛陀十大女弟子神通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以及《長老尼偈》中多位智慧成就的女性修行者,在未出家前也都是性工作者之身。《維摩詰經》說:「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說明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有各種方便示現,其中也不排除是性工作者的可能。

在佛教「眾生平等」的觀點中,無論何種階級身份都不影響解脫覺悟的可能。因此性工作者也不例外,與各行各業相同,都需要受到平等的關注,以維護彼此生存的安全與尊嚴。

 

7月11日
/  蔣揚欽哲旺波誕辰

1820年7月11日(藏曆鐵龍年6月5日),近世藏傳佛教一位偉大上師誕生於前藏康區頂果村大鵬岩山下(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登龍鄉),他是日後重要的佛教學者、各大教派共同尊敬的上師、取出無數法寶的伏藏師以及利美運動(不分教派運動)的創始者—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


描繪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的唐卡畫像

在仁波切的自傳中提到,自其出生後便受到蓮師與文殊菩薩攝受,意識與空中響起的「諦」字(文殊菩薩種子字)音聲相融,對於過去所有轉世以及事業皆了如指掌。16歲時,在岩穴中禪修時,突然傳來巨大的「德」字聲,而後他獲得與文殊菩薩無別的妙吉祥友大師的加持,從此對於見聞過的法本,擁有過目不忘,精通一切要義的智慧。

而後仁波切參訪各地學法,在13年間跟隨150位上師學習,並且接受完整的灌頂、口傳與教導,故能通達八大傳承的一切法要,並將其集結成七百餘函,深入修學、弘揚廣授。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不輕視任一法門,而是更為精進地聞思修並且精通各宗門的見行和主張,了解各大傳承之法與非法處。如此博學與心量,為推行利美運動立下堅實的基礎。

藏傳佛教過去有八大教派,雖然都尊奉佛陀的教法,但因為傳承、教義觀點、地區政治勢力的差異,各教派之間經常互相攻擊,致使某些教法將因此而凋零。19世紀起,藏傳佛教興起反省的聲浪,希望各宗派之間能夠彼此尊重,能夠平等地對待所有教法。主要倡議者即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他與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仁波切以及秋吉林巴仁波切等三人互為師徒,打破彼此間的宗派與師徒藩籬,進而結集修學成果為「五寶藏」(即《大寶伏藏》、《口訣藏》、《噶舉咒藏》、《廣大教誡藏》與《所知藏》)。

此五寶藏由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訂下綱目,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仁波切統一編輯與闡釋。由於這樣的保存整理,復興了許多瀕臨凋敝的傳承,在目的上是挽救了即將消逝的教法,而作用上則拓展了各宗派的眼界。利美運動就在這樣集結的過程中形成,它不是封閉式的要求宗派之間理論統一,而是開放性的求同存異,各教派之間能夠因彼此了解而互相尊重。

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善巧融會世間知識和顯密法教,推行利美運動,後有蔣揚欽哲卻吉羅卓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達賴喇嘛、宗薩欽哲仁波切等接續利美精神,使藏傳佛教至今獲得了空前的復興與弘揚。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