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認識慧炬機構暨南區分會

撰文/慧炬南區分會會長 郭森滿居士

一、慧炬機構創立緣由與宗旨

二次戰後科技突飛猛進、促使社會繁榮奢華,相對的也讓社會物慾橫流百病叢生、作奸犯科者與日俱增,導致倫常義禮固有文化破壞殆盡,治安問題層出不窮,百姓安居樂業飽受威脅。
一九五八年代,一位先哲教育家周宣德教授有鑑於此一社會危機,乃毅然將其一生積蓄和家產傾囊捐出並勸募社會有識之士合力創立財團法人「慧炬文教機構」,簡稱「慧炬機構」(其下設有清寒獎學基金會、出版社、雜誌社、中華慧炬佛學會等)。揭其宗旨為「宏揚儒佛東方文化、促進人類心靈改革、導正社會風氣、建立人間淨土」。

二、大專青年學佛運動之父 周宣德教授——菩薩行者

慧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教授係我國教育界耆宿、望重士林及儒佛教界。他洞察當時社會危機四伏,解決之道首要淨化社會風氣,必先振興佛教,而振興佛教非由社會知識青年尤其大專青年率先學佛不為功,因此慧炬機構創立後即全力倡導推動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為達成這一崇高願景,周老師日夜不休,即使耗盡最後一滴血也在所不惜,以致積勞成疾。當時後學與多位受獎同學深受感動、誓願當慧炬機構終生志工,並共同發起創立「臺大晨曦佛學社」(這是全國首創的大專青年學佛社團)以響應周老師此一別具時代意義之創舉。邇後數年,全國近百所大專院校風起雲湧紛紛先後成立佛學社團,參與學生大約十幾萬人,知識青年學佛一時蔚為風潮。由於他們接近佛法,對其人生觀及處世態度必然產生正面影響,踏入社會後也必然形成一股 社會安定力量。幾十年來學佛青年在社會各階層各自生活領域上發展,對於佛教現代化及對社會風氣之改善、產生難以估計之潛移默化影響力。

(註:103.1.15人間福報刊登 星雲大師 所撰【周宣德居士 熱心青年佛學營】一文,星雲大師對於周宣德老師為振興佛教及首倡推動大專青年學佛運動之奉獻極為推崇讚揚。茲節錄其中數小段「周宣德居士是個充滿活力,做任何事都能擔當、負責的人,晚年長居美國仍傾全力設立南加州慧炬社。現在國內的大專青年活動,要找一個像他這樣熱忱、發心的人,實在不易」「現在台灣的佛教,也有一些出身於過去大專青年佛學社團的人分佈國內外,為佛教增加光彩…」「現在我們要虔誠祝福周宣德居士,希望他在天之靈,還是要繼續幫助台灣佛教青年的發展,因為佛教唯有重視青年,才會有希望」分享大家。)


三、南區分會成立之歷史沿革

(一)創立構想

因深受周老師之精神感召,自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多年,後學仍時時心繫晨曦掛念慧炬諸事。直至1990年頓覺多為慧炬弘法效命已刻不容緩。當時依據觀察,全國各地大專青年佛學社團數目近百,輔導各地社團活動事項繁多,已非慧炬編制內人力所能負荷,若未即時改善將使中南部大專青年佛學社團逐漸流失,誠屬可惜。為此,後學萌生創立「南區分會」之念頭。構想中的「南區分會」原則上與台北慧炬機構之間就是宗旨相同、工作互相配合,財務上則期許「南區分會」能自立自強,以免增加慧炬機構之額外負擔。依此構想、後學自忖創立「南區分會」之路遙甚難預測。
然而每想到佛學社團面臨流失迫在眉睫之事、就憂心惶惶不可終日,毅然抱著無中生有之決心去面對未來,決定擇期在台南創立「慧炬機構南區分會」以協助慧炬機構照顧南部地區(包括雲、嘉、南、高、屏縣市)大專青年佛學社團,並將此事照會了慧炬機構負責人。果然初創伊始,一無所有、百事待舉,唯賴「弘法利生」信念自我鞭策堅持向前走。

(二)創立經過

為「信念」而工作再難也值得、再苦也快樂。後學依照規劃着手運用人脈選擇性造訪地方工商企業界、公教界及自由業熱心公益社會人士或朋友,闡述介紹慧炬理念博取他們認同並說服他們擔任社務委員(須年捐36000元)或贊助委員(須年捐12000元),經一段時間積極到處奔走,榮蒙佛菩薩加持,意外得到超越預期之結果,創會計畫得以如願進行(註:當時參與南區分會發心護法者-龔顯榮、張泰隆、蘇榮焜、許朝森、李仲坤、許順雄、陳建中、詹啟文、陳仁欽、王友仁、王重和、蔡平民、林永發、莊義廣、杜明哲、鄭慶海、劉錦發、黃敏智、許來發、葉一郎,簡久武、王晰生等諸大德,謹列名誌謝)。
南區分會選定於1991年4月8日正式成立,會址由太子建設借用設在台南市中山路太子大樓13F(大樓突出屋共三層每層約12坪)。成立大會在簡單隆重氛圍中完成,隨即召開第一次社務委員會討論本會今後營運內容,作成如下決議:

一、充分利用有限空間,在三樓設置佛堂兼禪修室、二樓設置圖書室兼會議室、一樓設置講堂。開設1.佛學班每週上課、2.唸佛班每週上課、3.禪修班每週上課,公開召募學員,不限男女老少學生或社會人士免費參加,聘請專家任教。
二、社務委員會議每兩月舉行一次,議決本會重要事項;其他日常事務委由會長決定執行、設總幹事一人襄助會長執行職務。
三、遴選實際參與工作人員,經聘選龔顯榮居士擔任總幹事,另聘請社務委員蘇榮焜居士、許朝森居士擔任佛學課程講師,其他課程另聘專家任教。
四、本會主要工作任務有二:
1.資助輔導南部地區(包括雲、嘉、南、高、屏縣市)大專青年佛學社團各項活動;
2.推動社會大眾佛學活動。推動大專青年學佛運動方式完全配合慧炬機構本社方式處理、遇特殊情形得另採其他適當方式。


1991年4月8日 社務委員合照

(三)協助推動大專青年學佛運動執行概況

南區分會成立後,下列事項是我們日常例行工作:
1. 積極資助輔導各院校舉辦各類研習活動,例如促使舉辦佛學講座、常設禪修研習班、佛學研習班推荐或代邀請專家學者前往主講主持。
2. 每學期結束前舉辦跨院校儒佛學生社團領導幹部座會、或研習會以瞭解社團實際需要、協助解決其難題,同時發給社團活動資助金各五千至一萬不等、另視實際需要專案補助者;促進跨院校社團領導幹部工作經驗交流。
3. 每兩年舉辦南區大專院校跨校儒佛學演講比賽、佛曲音樂比賽。
4. 每學年舉辦南區大專學生佛學、禪修冬令營或夏令營。
5. 每學年每逢各校佛學社團社慶,本會必由總幹事或後學親自攜帶大批佛書前往道賀送禮致詞勉勵並贈送佛書給參與學生。經由本會印贈佛書給各校學生約達五千冊以上。
6.本會舉辦任何活動參與學生來自外縣市者,皆發給交通費或誤餐費絕不讓參與學生徒增負擔。

四、南區分會主要任務轉型

南區分會成立幾年後,發覺大專青年學佛生態日漸改變,台灣佛教界山頭林立,運用龐大資源競相至各院校運用關係設立社團爭取大專青年,以致往昔廣受眾多大專學佛青年愛戴的慧炬機構也日漸缺乏吸引力,如何因應是慧炬機構應重視的課題。
南區分會為因應此問題,於十五年前即逐漸轉型,將工作任務漸移至關懷社會大眾。依據觀察,社會上有許多想認識佛教或仰慕佛法又不願親近寺廟的知識份子,遍觀當今社會、除寺廟之外難找到專家學者弘法的平台,尤以南部地區為然。為使佛教正法法音宣流於南台灣造福眾多知識份子,南區分會將無限期持續舉辦佛法講座,同時設置慧炬機構南區分會專屬網站將有關講座或其他相關活動用影音方式在網站播放以分享社會大眾,也祈望有識之士共襄盛舉。

五、結論

弘揚佛法是千秋萬世之道業,人身在世又僅是匆匆數十寒暑,以如此短暫生命欲踐行萬世恆久之道業,捨眾生共緣點點滴滴努力不懈、綿綿不斷延續佛陀慧命莫能竟其功。凡吾佛弟子倘能於營生俗務之暇為佛教略盡心力、將佛陀智慧之火炬照亮我們社會甚至全人類,做為我們努力之目標,則我們生命雖匆促短暫亦感不虛此生矣!

慧炬機構終生志工 郭森滿
撰於台南
2015.3.11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