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斷演進,在推動弘法利生的創社宗旨下,慧炬接引大專青年學佛,也順應時代社會所需而與時俱進。本文以獨具慧炬特色的活動─「慧炬粥會」為例,從過去到現在,讓讀者見證改變的軌跡。
慧炬粥會
慧炬粥會,顧名思義其中一定有準備「粥品」供大眾享用。慧炬自1975年3月2日起,定期於週日在淨廬(周宣德老居士專修淨土念佛法門,因此將其自宅取名為「淨廬」),邀請北部各大專院校佛學社團幹部參加。
慧炬粥會舉辦的目的,旨在增進大專佛學社團彼此間的了解和觀摩。每次粥會都會邀請學有專精的法師或居士,介紹儒、佛思想與修行方法,並輔以西方科學研究新知,一方面提昇青年人固有道德的智能,一方面闡揚佛法義理的精要,使大眾對教理與修養有正確的認識和獲得法益。
.慧炬粥會活動內容
- 邀請學有專精的法師或居士專題演講,並由成為社會菁英份子的畢業學佛青年輪流主持,使師生間沒有隔閡,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 同學們藉著分享經營社團的意見和心得,提供給各院校社團參考。
會後,周師母(慧炬創辦人周宣德居士夫人)特別費心熬煮「九蓮粥」(九蓮粥的材料計有:綠豆、紅豆、花生、黃豆、糯米、蓬萊米、芋頭、地瓜、桂圓肉、葡萄乾及蓮子等)及素齋招待師生。在當時經濟不寬裕的年代,料多味美的九蓮粥,是多數同學不能錯過的營養補給來源,大家先受美食吸引而來,沒想到,從此研討佛法,飽嚐法味,難以棄捨。九蓮粥的好味道,是周老居士及周師母這對菩提道侶,對晚輩們的細心關愛。用餐時間,大家彼此互動交流,亦是同學們難忘的身心靈饗宴。

當年慧炬粥會的浮光掠影
慧炬粥會至1986年這段時間共舉辦了77場,詳見下表:
次別
|
主講人
|
講題
|
主持人
|
1
|
周宣德
|
學佛三部曲
|
王熙元
|
2
|
張廷榮
|
當前社團發展六個要件
|
劉勝欽
|
3
|
李炳南
|
依軌應知
|
吳永猛
|
4
|
周邦道
|
明辨嚴關
|
楊政河
|
5
|
簡立
|
佛法與科學
|
辛晚教
|
6
|
巴壺天
|
拈古與頌古
|
王熙元
|
7
|
李杏邨
|
宇宙有機論與法界觀
|
簡茂發
|
8
|
Dr. Leo M. Pruden
|
美國佛教高等教育
|
顏孝欽
|
葉阿月
|
煩惱之研究
|
9
|
林大成
|
香港佛教概況
|
蔡明田
|
黃公偉
|
佛法說修智
|
蔡明田
|
10
|
楊管北
|
儒佛的宗旨及其修養的方法
|
黃昆輝
|
11
|
蘇友仁
|
談道
|
陳榮基
|
12
|
丘漢平
|
弘揚佛法之檢討
|
吳怡
|
13
|
王守益
|
對於「諸法實相」的新看法
|
羅宗濤
|
許巍文
|
恭敬存誠-年輕人學佛的態度
|
戈本捷
|
美佛會駐臺譯經院簡介
|
14
|
汪曉滄
|
為什麼要學佛法
|
劉兆祐
|
15
|
葉曼
|
世界各大宗教的比較分析
|
杜松柏
|
16
|
周春堤
|
從自然地理幾個原則看佛家的因果及不生不滅學說
|
林敏雄
|
17
|
雷宇霆
|
心與性
|
徐芹庭
|
18
|
劉梅生
|
怎樣做一個學佛青年
|
陳元暉
|
19
|
劉銳之
|
即身成佛法門
|
林崇安
|
20
|
傅益永
|
佛學的因緣觀及運用於人生的價值
|
劉勝欽
|
21
|
姚夢谷
|
佛教藝術之東傳及中華佛教藝術
|
楊惠南
|
22
|
姚夢谷
|
佛教藝術對國畫的影響
|
林崇安
|
23
|
仁俊法師
|
如何轉變、淨化身心以達人格的最高峰
|
王熙元
|
24
|
胡耐安
|
淺談宗教的類別與功能
|
蕭金松
|
25
|
楊管北
|
儒佛之樂趣
|
田博元
|
26
|
程滄波
|
宗教與世界和平
|
黃福卿
|
27
|
吳森
|
從比較哲學角度看佛教的精神
|
吳怡
|
28
|
汪少倫
|
宗教、哲學、科學三者的比較
|
鄭振煌
|
29
|
高明
|
僧祐與弘明集
|
熊琬
|
30
|
黃大受
|
中華文化之特性
|
杜松柏
|
31
|
黃光國
|
社會心理學與佛教
|
周宣德
|
吳永猛
|
日本現代坐禪會的功能
|
32
|
高登海
|
論真心與妄心
|
林政華
|
33
|
呂佛庭
|
畫禪
|
內典研究班李學長
|
34
|
恆觀法師
|
人和電腦的分別
|
顏鋃淵
|
35
|
許君武
|
宋明理學與佛學之因緣及其排拒之得失(上)
|
吳永猛
|
36
|
許君武
|
宋明理學與佛學之因緣及其排拒之得失(下)
|
陳清香
|
37
|
聖嚴法師
|
佛教的回顧與前瞻
|
古清美
|
38
|
黃永武
|
從金剛經看寒山詩
|
蔡新民
|
39
|
毛惕園
|
成佛的捷徑
|
陳榮波
|
40
|
李殿魁
|
佛學與中國文學
|
陳慶煌
|
41
|
本社指導老師
|
社團幹部研討
|
傅益永
|
42
|
聖嚴法師
|
唯心與唯名
|
黃光國
|
43
|
演培法師
|
從「戒為五乘之基」談起
|
黃景進
|
44
|
胡一貫
|
東方文化的復興
|
楊政河
|
45
|
吳永猛
|
佛教叢林生活的理想
|
劉韜
|
46
|
馬康慈
|
外科針灸麻醉特效技術
|
傅益永
|
47
|
陳清香
|
佛教對中國藝術史的影響
|
傅益永
|
48
|
高懷民
|
佛學與老莊
|
楊惠南
|
49
|
彭楚珩
|
六度與姚廣孝其人其事
|
李伸一
|
50
|
朱英龍
|
我對佛法的認識
|
陳昭義
|
51
|
羅宗濤
|
敦煌西域文獻研究會第一次國際會議觀感
|
陳榮波
|
52
|
高登海
|
在家青年學佛途徑與靜坐要領
|
楊政河
|
53
|
王熙元
|
佛教的救世思想與度脫精神
|
孔維勤
|
54
|
杜松柏
|
禪與詩
|
林政華
|
55
|
徐芹庭
|
易經與禪
|
何國銓
|
56
|
田博元
|
慧遠大師的淨土思想要論
|
羅有桂
|
57
|
葉曼
|
聆陳健民大德講演心得
|
顏鋃淵
|
58
|
南懷瑾
|
佛學對未來世界文化關係漫談
|
傅益永
|
59
|
吳永猛
|
亞洲佛教近況
|
鄭振煌
|
60
|
巴壺天
|
禪宗的宇宙觀與人生觀
|
杜昆生
|
61
|
葉曼
|
我學佛的心路歷程
|
才榮春
|
吳永猛
|
歐洲文化觀感
|
62
|
南懷瑾
|
禪宗與禪修
|
傅益永
|
63
|
葉曼
|
禪學名著介紹
|
傅益永
|
64
|
余傳韜
|
指教、訓導
|
楊政河
|
65
|
|
社團幹部相互研討
|
傅益永
|
66
|
王熙元
|
韓國儒學與佛教
|
吳永猛
|
吳永猛
|
美國文化觀感
|
傅益永
|
67
|
懺雲法師
|
佛法的綱要與精神之滋養
|
才榮春
|
68
|
毛凌雲
|
成佛捷徑
|
才榮春
|
69
|
李炳南
|
淨土系列演講第四講
|
才榮春
|
70
|
陳清香
|
歷代淨土變相的創作
|
才榮春
|
71
|
高明
|
中華文化與人類前途
|
王熙元
|
72
|
孫智燊
|
儒家的生命哲學
|
楊政河
|
73
|
潘重規
|
儒家禮學的精義
|
王熙元
|
74
|
黃錦鈜
|
儒家發展的知識
|
王熙元
|
75
|
于大成
|
游於藝
|
王熙元
|
76
|
黃慶萱
|
易經與中國文化
|
王熙元
|
77
|
王邦雄
|
儒家的人文精神
|
王熙元
|
1994年後,由於網路發達、及擁有大道場提供豐富資源的新興佛學社團紛紛成立。許多佛學社團面臨資源不足、及招不到社員的困境而相繼關閉社團,慧炬粥會也因此於2001年起停辦。時隔15年後,為了傳承古早味的慧炬粥會,及品嚐當年的九蓮粥滋味,慧炬特於2016年1月10日(週日)下午3至5時,在慧炬印光祖師紀念堂舉行暌違已久的「慧炬粥會」,並邀請古嚴寺住持慧度法師,專題演講「放下,心更寬」。來自五所大學院校佛學社團—臺大晨曦學社、國防醫學院曉鐘社、師大中道社、輔大大千社、玄奘清涼禪學社的佛青與畢業校友、慧炬董理監事,以及貴賓共約50人與會,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五個社團的社長或社員,亦在席中分享社團運作的概況與困難。除此之外,慧炬機構周寶珠執行長傳承周師母九蓮粥的好手藝,熬煮美味可口的九蓮粥以饗大眾,大家得以重溫了當年慧炬粥會的美好溫馨時光。
自2017年起,每年舉辦2次慧炬粥會,其間增加了戶外的參訪活動,名之為「戶外慧炬粥會」——2017年1月14~15日參訪佛光山暨佛陀紀念館(本次共有臺灣大學晨曦社、國防醫學院曉鐘社、輔仁大學大千社、成功大學及文化大學五所學校20餘位學佛青年參加)、2018年12月1~2日參訪古嚴寺暨佛陀紀念館(本次共有臺大晨曦社、政治大學中智社、國防醫學院曉鐘社、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逢甲大學普覺社及長庚大學等八所學校30餘位學佛青年參加)。
周宣德老居士推動大專知識青年學佛,輔導各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及護持社團成長、茁壯,他所創辦的慧炬粥會,成為凝聚大專佛學社團的學佛平台,不僅促進知識青年研討佛學,更讓佛學社團間的成員跨校交流,建立共同願景,團結在一起,是慧炬獨具風格的活動之一。
昔日舉辦的慧炬粥會,對於推動大專同學研討佛學,及佛學社團活動的輔助,成果豐碩。展望未來,慧炬將秉持初衷,除加強協助內容,並順應時代潮流,舉辦適合現代青年認識佛教、建立佛法正知見的解行活動,以達到輔助學佛青年臻於真善美人生境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