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3期|編者的話/本刊編輯室

「人間菩薩大丈夫,佛法教育立基石,方便學人勤研習,瀟灑回家佛國見。  感恩眾緣得成就,菩提道上共修行,一生無憾比丘尼,為法為眾盡無遺。」

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與推廣佛學教育的恆清長老尼於今年7 月20 日圓寂前錄製影片向大眾告假時表示,其一生最光榮的事,便是做一位比丘尼來為佛法服務,為眾生做事。長老尼言語中充滿感恩,令人感佩。本刊特於開首撰文,紀念長老尼畢生致力推動佛學教育,並讓佛學研究在學術界紮根,不僅擴大了佛法的影響力,更豐富了學術界對佛教思想的認識。

現代人承受許多壓力,容易出現身心問題,因而開始關注、發展身心「療育」(治療及教育)領域,促進心理和身體健康和諧,減少壓力和焦慮,並增進整體幸福感。佛法義理與修行法門,亦與其理念有所呼應,故本期以「觀照身心沒煩惱─佛法與身心『療育』」為專題,從佛法觀點出發探討相關議題。

周文玲居士〈佛法中的身心療育觀念及相關故事〉,從佛教「醫方明」所談身心致病原因及解方,帶出唐朝無際大師的心藥方;洞恆法師〈原始佛教中的禪修法門與身心療育〉,從觀照呼吸、四聖諦及守戒、行善,達到身心安樂;辜琮瑜教授〈以佛法破五關的身心安頓之道〉,面對人生五關,學習以「心靈環保」安頓身心;法聿居士〈互為因緣的身心療育〉,談身心互緣之正見,並以調身為導來遠離痛苦,達到身心安康;杜正民老師的〈病苦,讓我重新體驗佛法〉,藉病苦來禪修,讓他重新體驗到佛法的「四法行」─把住院當作參加「病禪十」,定課讀誦「病相應」,依教勤修「病禪法」,餘生努力實踐「病願行」。

「藝苑精華」專欄,陳清香教授〈「觀古窺今 悲智同行—紀子亮工筆佛像個展」側記〉,介紹了紀居士傳承前代畫風,創造當代新潮,以細筆勾勒,畫出不凡佛像美感之作品。

「佛青園地」專欄,首篇台大晨曦社蘇冠宇同學〈蒙古國佛蹟探訪之旅〉,分享在蒙古三所寺院所見所聞,因緣難得;次篇由台大晨曦社社友陳虹宇居士〈放下所求——斯里蘭卡龍樹林、埔里馬哈希禪修心得〉,分享其禪修經驗,深刻描寫自身狀況及師長之指導。

〈與大師相遇,癸卯四國遍路行〉一文,演禪法師記錄其至日本四國遍路巡禮之體會。法師在高溫下背著沉重行李,重踏千年前空海大師所留足跡,深化了信心與願行。

「萬素茹易」,多多老師烹煮素食版四神湯,健康又美味,大家一起動手煮吧!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本期內容多元精采,值得細細品味!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