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山金光明寺及中華慧炬佛學會共同舉辦的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已於2024 年9 月29 日圓滿閉幕。籌備期間,主辦單位擬邀請恆清長老尼於本次發表會開幕式致詞,並向與會者介紹當年由其發起及舉辦本發表會之因緣。詎料,邀請函尚在準備中,卻傳來長老尼已於7月20日早晨5時10分圓寂之消息,哀婉之餘,亦深感無常迅速。

長老尼於2023年8月28日出席台大佛圖諮詢委員會議
(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提供)
長老尼一生功在教育事業,為台灣佛教的佛學研究扎根甚深。其心繫佛學教育,從其1975 年為了學習佛典翻譯之故,師從宣化上人剃度出家時即可見一斑。根據長老尼本人回顧說到:「有一天正巧看到報章上,以很大的版面介紹美國三藩市金山寺。那篇報導極稱許該寺的道風,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當時金山寺有許多法師從事佛典英譯的工作,我也很想學習翻譯佛典。其次,雖然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但是我想如果我在台灣出家,俗家的兄姐很可能會反對,所以我選擇到海外出家。」
出家後翌年受具足戒,曾協助設立普門中學,擔任該校教務主任半年後,因感對佛法瞭解太少故重返萬佛城學習,之後取得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美國佛學博士的比丘尼。1985年學成回台,得到時任台大哲學系主任鄔昆如教授聘請執教,開啟了她這一生投入佛學教育的路途。
自該年8 月起,長老尼便在台大哲學系開設如來藏思想、隋唐佛教、佛學研究資料與方法及梵文等課程,至1989 年,在美國法光寺禪光法師引薦下,與其師如學法師相識。如學法師時年已近八十,是一位極具洞見且熱誠於佛學教育的長者,長久以來想創辦具有高水準的佛學研究所,於是積極地邀請長老尼一起創辦,並敦聘長老尼擔任所長,在教務由其負責,經濟由如學法師籌措下,終於成立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經長老尼規劃,佛研所將學生分為正式研究生和選讀研究生二類,並分成印度佛學、中國佛學及西藏佛學組,讓學生選擇一組專研。不僅開啟了學者對西藏佛學研究的重視,同時為了培養後進,更禮聘名師如冉雲華教授、傅偉勳教授、鎌田茂雄教授、鄭學禮教授、楊惠南教授等多位學界名宿,先後執教、講學。於所長任內,長老尼培養了多位專才,其後他們更取得國內外博士學位,投入相關領域中研究、教學,為教界育才功不可沒。

長老尼於4月18日出席
「臺灣佛學資源數位化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慶祝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成立30周年」研討會,
左為惠敏法師,右為台大圖書館陳光華館長
(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提供)
1990年,受聖嚴法師邀請,長老尼至中華佛學研究所參加「第一屆中華國際佛教學術會議」,發現最應該學習的研究生,卻常需忙著準備會議事務而無法坐下來仔細聆聽內容,也缺乏上台發表的訓練。因此為了讓研究生有訓練的機會,長老尼便倡議發起「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以學生為主角,讓同學能累積發表論文的經驗。最初響應的單位計有: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香光尼眾佛學院、慧炬雜誌社等單位;會議中一致決議:從當年開始,每年由各單位輪流舉辦,其他單位傾力協辦,並抽籤決定順序,當時即由慧炬拔得頭籌,於高雄元亨寺舉辦。這樣的發表平台得到教界一致贊揚,其後更名為現今之「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目前由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中華慧炬佛學會、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淨覺僧伽大學、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福嚴佛學院、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等15 個單位輪流舉行。
除此之外,長老尼亦曾與多位學者一同成立現代佛學會,推動佛學研究;在台大任教期間,也在文學院院務會議提案成立了「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並帶領研究中心同仁與中華佛研所合作,推動佛學文獻數位化,建立系統化的佛學資料庫,最終成就了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現改制為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建置的「CBETA 系統」與「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二個現今佛學研究者搜尋資料不可或缺的工具。
前述長老尼生前對佛學教育不可抹滅的貢獻,值得後人景仰讚歎並學習。期望後繼有人,願行如長老尼,亦祈願長老尼,佛國遊學,迥向娑婆,度眾成佛。
※ 主要參考資料
侯坤宏採訪:《杏壇衲履—恆清法師訪談錄》。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國史館,2009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