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執導的《小活佛》(Little Buddha)電影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巨大眼鏡蛇在悉達多太子悟道後靜坐時,緩緩自太子身後升起,以頭和身軀守護著入定的悉達多太子,這番景象讓一旁的五位比丘驚訝不已,嘖嘖稱奇。
「悉達多太子入定,頭上有隻為其遮雨的大蛇」,這個意象是佛教藝術創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流傳甚廣。而當佛教徒到佛陀成道的地方──印度菩提迦耶的正覺大塔(或稱摩訶菩提寺、大菩提寺)朝聖時,走到裡面的小湖,也會看到湖中有一巨蛇,為即將成佛的悉達多太子遮風擋雨的塑像,這是為了紀念蛇王幫助及敬仰佛陀成佛而建造的一尊塑像。

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旁小湖中的大蛇護佛塑像
Image by Sumitsurai from wikimedia.org|CC BY-SA 4.0
蛇龍同源且混稱──龍王以蛇王形象呈現
然而佛典中記載,為佛陀遮風雨的是龍王。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翻譯的《佛本行集經》二商奉食品第三十五上說:「爾時,世尊從彼目真隣陀龍王受宮殿已,加趺而坐,一坐經於七日不起,為欲受於解脫樂故。時彼七日虛空之中,興雲注雨,起大冷風,於七日內,雨不暫停,遂成寒凍。爾時,目真隣陀龍王從宮殿出,以其大身,七重圍遶,擁蔽佛身,復以七頭埀世尊上,作於大蓋,嶷然而住。心如是念:『莫令世尊身體,寒冷風濕塵坌,蚊虻諸蟲,觸世尊體。』」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翻譯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五中說:「爾時世尊便受服之,所患尋愈。爾時世尊所患既差,從菩提樹下起,往牟枝磷陀龍王池邊,坐一樹下念三摩地。時此池中合有七日雨下,牟枝磷陀龍王知七日雨下不絕,從池而出,以身繞佛七匝。引頭覆佛頭上。何以故?恐佛世尊冷熱不調,諸蜂蠅等虫惱亂世尊。時此龍王,過七日中見雨止已,方解其身變作天身,頂禮世尊足白佛言:『世尊!於此七日之中,頗安隱不?我身麁弊應無亂惱,願見歡喜。』」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見虛空中,無有雲霧,以得清淨,正念正知,從三昧起。爾時,目真隣陀龍王攝其龍身,七重遶已隱於龍形,化作年少婆羅門身,在於佛前,合十指掌,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以恐怖如來、嬈亂如來故,以龍身遶佛七匝,又以七頭覆世尊上,安然而住,但恐世尊身有寒冷風塵土坌水漿蚊虻觸世尊體。世尊!我時思惟如是事已,覆世尊身。』」
另外,唐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執筆編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卷八中說:「帝釋化池東鄰中有目支鄰陀龍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美。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來初成正覺,於此宴坐,七日入定。時此龍王警衛如來,即以其身繞佛七匝,化出多頭,俯垂為蓋。」

泰國七龍護法佛坐像
上述引文(指《佛本行集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及《大唐西域記》的引文)為佛遮雨的為什麼是龍王的形象,而非雕塑、繪畫、電影中所出現的蛇之形象?
在《慧炬雜誌》580期中〈龍蛇同源〉的文章裡有說明:「在印度教及佛教文化當中,有著許多顯現蛇身形的神祇及護法眾,例如那伽、摩納娑、摩睺羅伽……等,其中,『那伽』(Nāga)一詞,在印度文化涵義即為『蛇』,在漢譯佛經當中則被譯為『龍』。在東南亞國家的許多佛教景點中,也可見到以蛇形呈現的龍王雕像。由此便知蛇、龍兩者,在諸多文化當中皆具有密不可分的同源關係。」而本期《慧炬雜誌》中的本期專題〈佛典中豐富多元的蛇寓意〉文中提到:「龍蛇不分,可謂是龍蛇依其福報而分,福德大者為龍,小者為蛇」,也可提供給讀者參考。
另外,據中國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說:「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水虺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水蛇之類,應龍相傳是上古黃帝時代的神龍,蛇可以化為龍。而《洪範.五行傳》鄭玄注則說:「蛇,龍之類也。」
此外如伏羲,有一說是蛇身人首,有一說是龍身人首。前者是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中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庖犧,蛇身人首,庖犧就是伏羲。後者是《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則雷,在吳西。」伏羲出生於太湖,本是太湖雷神,是龍身人首。
由上所引諸文得知,蛇、龍同源且有混稱的情況。
佛陀成道後,第一個度化的「畜生道」眾生

描繪佛陀度化龍王的佛本生故事畫
前述提到的「目真隣陀」、「牟枝磷陀」或「目支鄰陀」是音譯,梵文皆是Mucilinda,巴利文則稱為Mucalinda,意譯作解脫處、解脫,其他的音譯有:目脂鄰陀、母真鄰那、母止鄰那、文真鄰陀、目鄰等,而據《六度集經》則稱為文隣。
文鄰龍王是住於金剛座側之池中,也就是在印度摩揭陀國,佛成道處東南的「目真鄰陀龍池」。關於文隣龍王為佛遮雨的故事,在《六度集經》卷七「禪度無極章第五(七十九)」,有完整的記載,經文譯文如下:
悉達多太子在未得道出家修行時,有一天取地上的槀草,鋪於菩提樹下,他端身正坐其上,屏除心中雜念,讓心清淨起來,好專注禪修。他立下堅定的誓言說:「從此刻起,即使身上肌肉、筋骨,枯朽、腐敗了,若我沒有成就佛果,終不起座。」發此誓願完畢之後,悉達多太子即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他繼續精進不懈,於上半夜時,得一智明,能遍知過去無量劫以來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九族親眷;於中半夜時,得二智明,能自知過去無量劫以來所經歷的貧富、貴賤等種種事蹟,也能查知眾生心中諸心念;於後半夜時,得三智明,心中的貪、瞋、癡三毒全都滅盡;在天將亮之際,成就了無上佛果。他深自思惟說:「我今已成就佛果,所證甚深甚深,難知難了,微中之微,妙中之妙。我今成就佛果,無所不知。」
接著,佛起身來到文隣龍王所在之處,在水邊的一棵大樹下打坐說:「過去錠光佛曾授記,我未來將會成佛,佛名釋迦文佛,果真如此,我今證得佛果。我從過去無量劫以來,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並發大願且積聚福慧資糧,今天才能成就無上佛果,這是因地修善積福的關係,功不唐捐。」佛思惟的當下,便契入甚深的禪定中。
此時,佛在水池邊,身體大放光明,遍照文隣龍王所居之處。文隣龍王見此光明,全身鱗甲不覺豎立起來。文隣龍王曾見過拘婁秦佛、拘那鋡牟尼佛、迦葉佛,三佛成道以後,都曾在此水邊禪坐。此時,佛身的光明遍照龍宮,文隣龍王見說:「此光明與之前三佛的光明相同,難道世間又有佛出世了?」文隣龍王頓時心生大歡喜,於是出水環顧四周,親見佛於樹下禪坐,具足三十二相,身紫磨金色,光明勝過日月,相好莊嚴如樹有花。於是文隣龍王上前禮佛,遶佛七匝,在離佛四十里處,化現七個頭作為傘蓋狀覆於佛頂之上。
文隣龍王因大為歡喜,興風灑雨了七日夜。佛入甚深禪定,一直端坐不動,七天都沒有飲食。文隣龍王因為見到了佛,亦感歡喜,七天也未嘗有飲食,絲毫沒有飢渴的感受。七天後,風雨都停了下來,佛乃出定。
這時,文隣龍王化身為一位少年行者,身穿華服,長跪合掌請示佛說:「得到無寒、無熱、無飢、無渴,一切功德、福報會聚,眾毒不能加害於身的佛果,為三界中最尊、最勝,是不是很快樂?」
佛告訴文隣龍王說:「過去諸佛經上曾說,眾生能脫離三惡道,得生為人是快樂的;處於世間,守志奉道是快樂的;能如願以償是快樂的;處於世間,心懷慈悲、不害眾生是快樂的;不受天魔所擾是快樂的;心中淡泊無欲、不貪慕榮華富貴是快樂的。在世間能得道,成為天人老師,證得空正見,處於無相定中。不被有漏色身所困、不受輪迴之苦,這才是究竟無上的快樂!」
文隣龍王禮佛後說:「從今而後,我至心歸依佛、歸依法。」
佛告訴文隣龍王說:「此後會有眾多賢聖現出家相,為比丘僧,這些也是你要歸依的。」
文隣龍王說:「是。」於是發願歸依僧眾。
在畜生道中,最先為佛所度化並歸依三寶者,以文隣龍王為首。此為悉達多太子成佛前、身為菩薩時,修習禪定波羅蜜,專心一志才能成就如是功德。

寮國四千島文隣龍王護佛像
原經文如下:
太子未得道時,取地槀草,於樹下叉手正坐,棄眾垢念,清其心,一其志。自念曰:「今日為始,肌筋枯腐,於此不得佛者,吾終不起。」菩薩即得一禪,二三至四禪,即於一夜得一術闍,知無數劫父母兄弟妻子九族。二夜之中得二術闍,自知無數劫貧富貴賤長短白黑,眾生心中有念無念,得無不知。三夜之中得三術闍,三毒都滅。夜向明時,佛道成矣。深自思曰:「吾今得佛,甚深甚深難知難了,微中之微、妙中之妙也。今佛道成得無不知。」起至龍水所,龍名文隣,文隣所處,水邊有樹,佛坐樹下曰:「昔者錠光佛授吾尊決,當為釋迦文佛,真如所聞,吾今得佛矣。自無數劫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明度,積功之願,始今得極尊,作善福歸,不亡我功。」佛適念之,便入禪度無極。佛在水邊,光明徹照龍所居處。龍覩光影,鱗甲皆起。龍甞見三佛:拘婁秦佛、拘那鋡牟尼佛、迦葉佛,三佛得道,皆在此坐。明悉照龍所居,龍覩光明念曰:「斯光與前三佛光影齊同,世間得無復有佛乎?」龍大歡喜,出水左右顧視,覩佛坐樹下,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光明奕奕過月踰日,相好端正如樹有華。龍前趣佛,頭面著地,遶佛七匝,身去佛四十里,以七頭覆佛上。龍喜作風雨七日七夕,佛端坐不動不搖不喘不息,七日不食得佛,心喜都無有想。龍大歡喜,亦七日不食無飢渴念,七日畢風雨止,佛禪覺悟。龍化為梵志,年少鮮服,長跪叉手,稽首問曰:「得無寒無熱無飢無渴,功福會聚,眾毒不加,處世為佛,三界特尊,豈不快哉?」佛告龍曰:「過去諸佛經說,眾生離三惡道得為人快,處世閑居守道志快,昔者所聞今皆獲快,處世懷慈不害眾生快,天魔重毒皆歇快,惔怕無欲不慕榮快,於世得道為天人師,志空、不願、無相之定。眾欲之有身,還神於本無,長存之寂,永與苦絕,斯無上之快矣。」龍稽首言:「自今以後,自歸佛歸法。」佛告龍:「方有眾聖,其誓應儀欲除饉苦,亦當豫自歸之。」龍曰:「諾。」自歸除饉眾。畜生之中歸佛先化,斯龍為首。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經文引自「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e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CBETA 2024.R3, T03, no. 152, p. 42a13-b2)
儘管大吉蛇(龍王)為佛遮風擋雨的故事,有多種不同版本,故事細節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大蛇擁蔽佛身,為佛遮除風雨及蚊蟲侵擾;有的是大蛇看見佛陀成道,因佛出世感到大歡喜,而因此興風灑雨了七日夜。
總之,不論故事真相為何,佛陀的成道,鼓舞、感動了畜生道的眾生,眾生皆能成佛,畜生道的眾生也想修行,成就正果,脫離輪迴的苦海。

13世紀龍王護法坐佛像
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典藏
Image by Chainwit from commons.wikimedia.org|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