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6期|編者的話/本刊編輯室

「拜懺」又稱「禮懺」,是佛法修行中極為重要的一門行持,哪些罪過需要懺除?懺罪的功用、如何修持等,都是在實踐之前需要先了解的內容。實踐上,拜懺有諸多儀軌形式,如梁皇懺、大悲懺、淨土懺、法華懺、藥師佛懺、三十五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金剛薩埵懺等,則各有其內涵與修持要點。

農曆七月即將到來,在這充滿神祕民間信仰色彩的月份,正適合修懺悔法門。聖嚴法師說:「拜懺,能夠解怨釋結,除病消災,超度亡靈;能夠除愚癡而得智慧,除瞋恨而得慈悲。」本刊企畫懺悔罪業的專題,禮請法師及學者,說明懺悔法門、意義與要領,以期讀者大眾能依此實踐,今世得身心平安健康,罪業也不帶到來世。

「本期專題」首篇是,大堪布貢噶旺秋仁波切講述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第二品懺悔罪業中的「懺悔罪業支」。透由大堪布的解說四力─破斥力、依止力、現行對治力、恢復力來清淨罪業。次篇,如碩法師〈懺悔的意義與方法〉,就字面、功能、方式、四力及要點等,精要說明懺悔法門的修行重點。另外,果慨法師〈《法華三昧懺儀》與默照禪法之融合〉,就《法華三昧懺儀》的修行次第─「勸修、前方便、一心精進、正修、證相」五重結構,探討其與默照禪的融合應用。末兩篇介紹慈悲三昧水懺,宗譓法師從修道基礎、由來、內容特色、啟示等方面完整講說;張韶芹居士〈三昧水懺AI歌曲:古老智慧的現代傳承〉,則用七言絕句描述水懺重點,以AI譜成歌曲,引領年輕人體會懺悔的深義。

陳清香教授主筆之「藝苑精華」,撰寫〈乙巳年春夏之際佛藝展瀏覽側記〉一文,巡禮屏東顯法寺,分享連寶猜陶藝創作展、高鳳琴及其授業弟子「敦煌畫幡─再現千年之美」展之藝術成就。

「人物側寫」是慧炬董理監事人生經驗分享,介紹慧炬名譽董事長陳榮基醫師─安寧舵手、病人自主權催生者的佛醫人生。

「佛青園地」首篇是戒月法師〈出家─人生學佛之路的轉折點〉,談今年剛出家的感想;次篇是羅雪羚同學〈如是我聞─慧開法師談「現代人學佛的機遇與挑戰」〉,為台大晨曦社65週年社慶,邀請晨曦社畢業學長、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演講的心得分享;末篇是彭隆敬同學的〈時代波光下的洗練金沙─「圓山-北投佛寺文化一日參訪」後記〉,記錄慧炬主辦的「走讀百年時光」佛寺文化佛青活動。

「萬素茹易」是教人吃飯的姜淑惠醫師撰寫的健康料理食譜,姜醫師說:「食譜也是心譜。」以慈悲、智慧、清淨、天真四大心法,讓身心獲得滋養和健康。

慧炬常時舉辦精采的佛學與生活演講、活動,皆記錄在「慧炬近事」中,也非常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謝謝!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