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6期|情緒轉轉彎/林彥宏老師整理

與孩子一起深入這樣的探問。電影講述一位11歲小女孩萊莉和她腦中的5種情緒,在搬家、轉學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透過電影中鮮活立體的形象,孩子們對於每一種情緒的特徵有了鮮明的概念,我們依此進行記錄:

 

佩萱(5年級)

憂憂總是講話有氣無力,他不抱任何希望(呈頹廢狀),常在負面情節時出現;怒怒則是天天面紅耳赤、咬牙切齒,他會用言語和肢體動作攻擊人,當人不小心激怒他的時候,他便開始發射「髒話子彈」,或是和人打一架;至於樂樂,他的動作非常多,每當有快樂的事發生,就會變得亢奮不已,開心大笑。另外,驚驚很謹慎,可以算是「危險事物守門員」;而厭厭常常不耐煩,總提不起勁,他們是住在大腦裡的情緒小精靈。

 

在為電影中的每一種情緒做了定位之後,邀請孩子們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書寫自己在發生一件事情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緒與行為,借此練習更深刻地覺察自己的情緒:

 

閔宸(6年級)

最近的我很容易生氣,記得那天英文老師交代我們回家查詢食物的英文,我查了玉米濃湯,結果隔天被老師否定,我差點就對她破口大罵。我覺得又生氣又委屈,當時是怒怒在情緒主控台,他非常生氣,使得我下課時一直向同學抱怨。

每個人都有情緒困擾的時候,有的人無法承受,就會讓自己大爆發。但是,如果能夠發覺情緒的作用,就可以學習到如何適當地表達。

 

本班的阿十老師,擁有心理輔導背景,在課堂中引導孩子們圍坐一圈,透過每個人的情緒經驗,找出各個情緒對應到的身體動作。從而再進行一次翻轉,試試看在生氣、難過時,解開原本的姿勢動作,而換成快樂時的姿勢動作,或許情緒對身心的影響也跟著緩解了。進而再引導孩子們繪製自己的情緒急救包,將美好的經驗打包儲存,好讓自己在負面情緒生起時能夠取出使用,讓心情得到平撫與舒展:

 

祈蓉(4年級)

記得阿十老師教過我們幾招: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先感受身體的反應,看看是心跳加快,或是身體緊繃。然後我們可以試著改變姿勢,例如原本緊握著拳頭,可以試著打開並且拍拍手,這時原本生的氣會慢慢消除,好像就沒那麼氣了。

 

彤穎(6年級)

阿十老師帶我們整理出一個「情緒急救包」,裡頭裝有零食、娃娃以及手機,將來當我過於激動時,就可以打開它感受每樣物品可以帶來的美好感受,如此一來,情緒就得到了平撫。這個方法也分享給你,當你生氣或傷心時,也可以隨時運用喔!

 

情緒是中性的,壓抑它只是延後爆發的時間,還可能引來更嚴重的破壞。經由對談、書寫、活動,形成一個看見情緒的過程,讓每種情緒適當現身,孩子們就能更進一步照顧自己的身心,做自己的主人。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