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47期|廣欽老和尚的法藥(六)——邊做事邊念佛,福慧雙修(多念佛第一重要)/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1892~1986),祖籍福建省惠安縣,自幼家境清寒,宿具慧根。稍長,投泉州承天寺出家。36歲時,於瑞芳法師座下剃度,法名照敬,字廣欽。民國36年渡海來台;44年,板橋信眾在臺北縣土城(今新北市土城區)購地供養,後興建大雄寶殿,命名「承天禪寺」。

廣欽老和尚自56歲到84歲只吃水果,人稱「水果法師」;平日常坐不臥,持不倒單,至年近百歲,仍身輕體健,行不拄杖;一生踐履頭陀苦行,實修念佛,堅毅篤樸,昭示修行典範,度眾無量,乃佛教界之國寶。其臨終偈言「嘸來嘸去嘸代誌」,更為佛弟子們傳頌不絕的智慧之語。

 

七五五
在社會法,說「有量就有福」;出家法則是「有福,慧就來」,智慧都在那裡,像大海。

七五六
我們出家人要知道怎樣修福報、修智慧—— 得到福報的人,要把福報給別人享受;則自己就得到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自己不享受福報,才是真正的福報。

七五七
要攝六根不使造業,惟有「念佛」。當念佛念到一心時,一切音聲聽來皆是念佛聲。此外,還要修忍辱,忍辱功夫到家時,則什麼事情都會悟出來。

七五八
念佛要念到「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待人處事依道理去行,善巧圓融,不要只看到別人的過錯。對人親切和藹但不攀緣,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沒有煩惱,便是花開見佛,見自性佛。

七五九
我們自身如果不修持,不為常住、眾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則天人遠去、龍天不擁護,自然業障來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種種事端,落入魔窟。反之,則善神、戒神、天龍八部都來護法,魔障不臨,自然心得清淨,安定自在。

 

本文轉載自《廣欽老和尚的法藥(六)》,由承天禪寺出版,並同意授權刊載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