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尋寶之旅
 
身處忙、茫、盲的人生,從出生到老病死,各年齡層、各階級,這苦難無一人能倖免。再者,從此世,再延續到往後的生生世世,必然也是如此不得自由、不能解脫。仔細審察,真能解決這難題者,又有永出生死之方法者,究竟是什麼?或誰真正成辦?如是開啟探索尋寶之旅。
以圖1標示:有情(有情世間)、器界(器世間)、輪迴纏縛(欲塵纏縛)。(右側)
處在世間、出離世間、再入世間。(左側)

圖一
穿越時空的選擇
 
以圖2標示:一期生命的組成為壽(命)、煖(氣)、識(心識、神識、靈魂)

圖二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委實是每個生命臨終的真實寫照。自身內內外外,凡一切粗顯物質性者,無一微塵可以帶走,連帶再熟悉不過的臭皮囊,亦得棄捨。但此世乃至生生世世,起心動念所造的善業、惡業,卻全部如實地,隨著神識,繼續與中陰身或下一個投生轉世,緊密相隨,所謂隨業而流轉不息。
當心識在臨命終時,對於一般人,如處於迷航狀態的「亂心位」上。反之,對於平常有所學習,有所準備者,此刻正是用功時,啟動正確無誤的導航系統,準備信心十足,意志堅定地航向光明、解脫、安樂的旅程。
試問誰有能力,完善地建構這套優越的「導航系統」?能夠突破重重障難,不但成就自己,而且可以成為法範表率,成功地協助其他無量的生命,也能圓滿這個使命。因其珍貴、稀有、難得,故稱之為「寶」。
然而這種寶與世間的寶,究竟有何異同?進而探討被敬稱為「寶」,根本理由又是為何?
 
分解「寶」的真義
 
世間或出世間的寶,其共通性為何?
(1)稀有性
如世間寶物,多半經歷長時間的因緣聚合,譬如珍珠,是蚌類含沙磨礫多時而成。黃金是地質運動積累而成。寶玉是由璞石善巧雕琢而成。出世珍寶,如佛寶、法寶、僧寶,更是難值難遇。
(2)珍貴性
世間珍寶可以滿足富貴,改善貧困;法寶珍貴緩和心靈貧瘠。
(3)有大力量
世間珍寶雖價值連城,但多為物質方面的勢力;出世三寶的力量能解決有情最深層的痛苦,令獲最究竟的安樂。
 
相異處:二者本質上及作用上,大相逕庭。
(1)無常與究竟
世間寶物,終會毁壞,或可能招惹災難;
出世三寶,具無漏功德,能引眾生,出生死,證佛果。
(2)外求與內證
世間寶物,是向外追逐而獲得,易生貪執心;
出世三寶,透過內在覺性開發,如法修行,最後回歸自性三寶。
(3)短暫安樂(壞苦)與徹底解脫
世間寶物,如刀刃蜜,短暫安樂;
出世三寶,能斷煩惱,自利利他,解決根本問題,獲究竟安樂。
 
出世三寶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有當下立即性。合乎可實驗性,可重複性,可再現性,可攜帶性,可穿越性,可無限增值性,無階級性,非虛無飄渺,非奇幻偶然,非奇蹟靈異,非金錢交易,非門牆派別,最極平等,更是人人可以獲得的寶物。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多年前是這套優化導航系統的原創者,真正的過來人,沒有智慧財產專利權,歡迎有緣者開源使用,稱為「佛寶」。
建置一套相當圓滿成熟,但亦包含各階層的需求,可依循的作業系統,稱為「法寶」。
兩千多年來,更有無數的隨行者,志同道合,互相切磋的善友群眾,稱為「僧寶」。
 
皈依利益時時兌現
 
生命的迷惘、困境,透過認識三寶、了解三寶,自己內心可以驅動如理如法的思惟,不是迷信,不是被迫,不是壓力,而是客觀地生起好樂心、迫切感、希求心,希望更加深入的學習、修練,如此逐步在日常生活與生命歷練中,親自覺知與兌現這套導航系統的存在價值與實用利益,這就是所謂信、解、行、證的驗證過程。
因此皈依三寶,不是一種外在儀式或宗教信仰等狹隘又局限的行為。皈是慎思明辨後的抉擇智慧,依是依止,效法楷模的學習過程。皈依三寶是現實生活中,乃至未來生命遠航時,都不可須臾離開的導航定位,或如指南針,或如救生圈般,無比重要。佛寶如光明,法寶如水源,僧寶如沃田,皈依三寶猶如自己在現世中增設了一座水庫、一座電廠,開闢一畝良田。平日除了確立自己是正信的佛陀弟子外,日常生活中必然會生起微妙變化,如生命從此不再迷失、虛無,有了明確方向,對人更為和善慈憫,對事更能感恩厚道,對物質能知足常樂,處事能廣結善緣,生活中能惜福惜勞,整體感到身心輕鬆許多,焦慮煩憂減少,內心光明許多,心性調和韌性增長,真有一種時刻與佛菩薩、善知識同行、同在、同處的安樂,也體現在往昔以自利為導向的錯誤與痛苦,今日以利他為導航的快樂泉源,逐步落實利他兼成自利的智慧生命航行。
 
是禪修,非纏修
 
雖說是皈依三寶,但真正的皈依是「法寶」。法寶是自我蛻變的法藥,其核心宗旨是從小我利己的內耗糾纏中,轉變為利他、不害他,大我無我,真正禪修的實踐。寂天菩薩:「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故皈依三寶對現代的意義,更是心智提昇的操作系統,協助現代人打開狹隘的視野,主動開創更有價值的人生。對整體社會,可以推動永續優化、淨化包容的社群。對人類文明,資訊狂飆,環境破壞的時代,皈依三寶,提供另一種「不依賴外在欲求與掠奪」,而是喚醒內在本質具足,豐碩富足的生命思惟模式。

Image by truthseeker08 from Pixabay
臨終自在導航
 
最終來到此生生命終點時,自己已能熟練任運地調控在「優化的導航系統」,令善心生起,令惡心被調伏,使法寶的力量順勢生起。引領導航,藉著法寶的可穿透性,可攜帶性,可持續性,可增益等特性,完成自主自導,或選擇自己修行願力,自在投生,或帶業引領到增上生命的軌道中……
 
結語
 
在越來越冷漠的社會中,我們若能皈依三寶的恩德,駕馭這套優化的導航系統,便得以守住:
人性的溫度
靈性的高度
心態的寬度
群體相容的厚度
善心善行的純度
而且不再是問題與痛苦的製造者,而是有能力的解決者,更重要是充滿信心、光明、良善的生命舵手。
 
筆者註:
本文參考〈三寶歌〉(太虛大師作詞,弘一大師譜曲)。太虛大師主張:「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說明學佛要從人乘行果完成大乘佛道,從人的本位踏實修行,方能成辦。真正能皈依的還是人。另外,《廣論》中說:「故正皈依是為法寶,若能得此,解脫畏故。」所以文中提到真正的皈依是「法寶」。而聖嚴法師則說,佛教雖以法寶為主,解脫之道皆由法寶之中流出,但是法寶的產生,必須佛寶與僧寶為之完成,所以三寶是不能分開的。以此作為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