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638期專題|具眼精進,何處不精進?/蘇美文(中華科技大學副教授)

「精進精進,何處不精進? 精進精進,具眼精進, 精進精進,寂然精進。」

唐代德山禪師(782年—865年),以「德山棒」接引弟子聞名。初始他在四川學習北宗禪,精通《金剛經》,因俗姓周,被時人譽為「周金剛」。後聽聞南方禪法頗盛,甚為不滿,便擔起自己對《金剛經》註解的《青龍疏鈔》,預定往江湖踢館去。行經澧陽縣路上,放下經擔休息,向一位賣餅婆子點名買餅,婆子指著經擔問:「這是放些什麼文字」?德山說:「是我寫的《青龍疏鈔》」。婆子再問:「講的是哪一部經」?德山說:「《金剛經》」。婆子又說:「我有一問,你如果答得出來,便布施點心給你;如果答不出來,就請別處去。《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和尚你現在點哪一個心呢?」德山一時語塞,答不出來,一個餅也吃不得。路上遇到這樣的婆子,又針對他最熟悉最得意的《金剛經》來問,德山一路悶著、卡著,來到龍潭禪師處,後經龍潭幾番點撥,言下大悟,於是將《青龍疏鈔》堆到法堂前說:「窮盡各種玄辯,只如同一毫放入太虛;竭盡世間機巧,只好似一滴水投入巨壑。」於是舉一把火燒了《青龍疏鈔》。德山精通《金剛經》寫下疏鈔,是精進;往江湖參訪踢館,是精進;被婆子一問卡住,沒縱放自己,是精進;於龍潭處參究悟道,更是精進;一把火燒了自己寫的《青龍疏鈔》,也是精進。婆子明明是賣餅,卻要人答題,是精進;別人答不出,連餅也不讓人吃,一點情面也不留,是精進。賣餅婆賣餅不給餅,德山師買餅吃不了餅,一場精進正在上演。

不知何年代何地點的婆子,供養一位僧人住在庵院二十年,婆子經常要女兒送飯過去。有一天,婆子要女兒送飯時,近前將僧人抱住,問:「正這個時候如何」?女兒照做,僧人儼然不為所動地回答:「枯木倚寒巖,三冬無煖氣」。女兒回報婆子,婆子慨說:「我二十年來只供養一個俗漢!」於是把僧人請出,把庵燒了。好個婆子勘驗供養二十年的僧人,是精進;好個婆子砥礪僧人,是精進;好個婆子燒了庵,是精進;好個僧人枯木無煖氣,是精進;而僧人離庵後,是否精進?

唐代著名的女禪師末山了然(高安大愚的弟子),人稱末山孃孃。灌溪志閑(臨濟義玄的弟子)有次遊方到末山,知道這裏有位女禪師,便宣稱如果還算相當,就住下來,如果不是,就推倒禪床,擺明是挑戰。於是末山先問:「上座是遊山來,還是為佛法來?如果是遊遊山來,就遊遊水去吧!」灌溪沒忘勘驗來意,像當年追六祖惠能法衣的惠明一樣,表明為法來。於是末山升座,灌溪上前參究,陣勢擺了出來。末山問:「上座今日離開何處到此?」灌溪回:「離路口來。」末山答:「為何不蓋卻?既然離開路口,怎麼還有口來行挑戰?怎麼不閉口自去?」機鋒不是腦筋急轉彎,末山點撥勘驗,灌溪卡住了。於是禮拜末山,再問:「什麼是末山?」末山答:「不露頂。」再問:「什麼是末山主?」末山答:「非男女相。」灌溪便喝道:「怎麼不變去?」末山答:「不是神,不是鬼,變個什麼?」灌溪至此心服口服,甘願在末山作園頭三載。後來灌溪在臨濟禪師下悟道,上堂說法時每每說:「我在臨濟爺爺處得半杓,末山孃孃處得半杓,共成一杓,喫了,直到如今飽不饑。」末山,作為女子成為禪師,是精進;灌溪,作為男子成為禪師,是精進;灌溪勘驗末山,是精進;服了,作三年園丁,是精進;末山非男女相,是精進;灌溪帶著轉女成男的經典依據,喝喝進逼,是精進;末山的「變個什麼?」悠然化掉男女相網,更是精進。

南宋,廣平夫人馮氏,名法信。自小多病,慈受禪師教她持齋、誦阿彌陀名號,夫人信受,自此樸衣素食,專修西方淨土觀法,起居動靜都以西方淨土為歸依,即使病體有所起色,也不荒廢修行。所以行亦西方淨土,坐亦西方淨土,起居食息亦西方淨土,語默動靜亦西方淨土,酌水獻華亦西方淨土,翻經行道亦西方淨土,剎那之念、秋毫之善都以西方淨土為津梁。經過十年都依然如此,因而心安體舒,神氣日朗。後來自知時至,表明即將往生西方淨土,也已神遊淨土,面禮阿彌陀與觀音、勢至,在場百千萬億清淨佛子都來慶賀她得生其國,而且所見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十六觀經所說無二無別。法信聞教即行,是精進;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西方淨土,十年不懈廢,是精進。

大慧宗杲禪師的女弟子秦國夫人計氏,名法真。教子有法度,常蔬食喜布施,誦經禮佛,日有常課。兒子知道母親修行四十年,但尚欠向上一著,於是就請適逢到來的大慧弟子道謙為母親點撥。道謙教她參話頭,參究時不得下語,不得思量,不得向舉起處會,不得向開口處承當,必須停止看經禮佛,息心參究,莫使工夫間斷,否則反而障道,等一念相應後,依然看經禮佛,一香一華一瞻一拜,就都是佛之妙用。夫人聽教信之,於是努力參究。有一晚五更起坐,忽有省悟,作偈呈大慧:「逐日看經文,如逢舊識人,莫言頻有礙,一舉一回新。」法真蔬食布施、誦經禮佛,是精進;停止看經禮佛,努力參究話頭,是精進;再看經文,如逢舊識人,是精進。

佛陀時代的鴦掘摩羅,因受師父之害,誤信取人手指千數串成指鬘,即可升天解脫,於是他躲在暗處,伺機殘暴殺人,大家人心惶惶。當他收集到999隻手指,只需再一隻手指就可達成目標,惡心熾盛之時,動念要殺害母親。此時佛陀來到他面前,鴦掘摩羅轉而追逐佛陀要殺佛,佛陀徐徐向前,鴦掘摩羅急急而追,卻一直追不上,急著他高喊:「沙門!沙門!請停下來」!佛陀轉身對他說:「我早已停下來了,是你停不下來啊」。佛陀的徐徐向前,是精進;佛陀的停下來,是精進,而鴦掘摩羅的追殺不停,精進嗎?

精進,看似一種催動力,但無明也有催動力,貪瞋痴也有催動力,業力也有催動力,而具眼的催動力方為精進。催動力有此有彼,有方向,有對立;具眼,具智慧慈悲,具實相清淨寂然,沒有對立,無我無眾生;具眼精進,在此與彼的方向中,打破對立,當下現成,寂然精進。

回到上方